本文编写于 1433 天前,最后修改于 1433 天前,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。

碧云天,黄叶地。秋色连波,波上寒烟翠。山映斜阳天接水。芳草无情,更在斜阳外。 黯乡魂,追旅思。夜夜除非,好梦留人睡。明月楼高休独倚。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。

这和整个博客的氛围不一样啊

正是如此,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,而是山映斜阳天接水 聊着聊着,就聊到伤心事,谁还不是个 工具人呢

工具人

无论是社会还是情感,谁还不是个工具人呢 为了柴米油盐而活,为了生计而忙碌奔波,

命也如此 只有斗笠下 稍得些凉意 ——松尾芭蕉

俳句的灵魂

俳句的灵魂,就着我仅存的那点印象,应该就是物哀,这是一种仅存于日本的一种情感,寂静而冷淡。 源于大自然带来的无常,物哀即对万物怀有消逝的悲哀情感,这并不一定是一种消极的感觉,也可以很积极

日语 いちごいちえ 一期一会 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日语,这句话里蕴藏着反复无常的人生,杂乱的生命可能在下一秒就会突然消逝,为此就应该珍惜当下,把第一次遇见就当作最后一次见面,从而怀着最高贵的礼遇来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位过客,这是其中的精髓。

无论是京阿尼、抑或是新海诚,其本质内容中,也能微微嗅到一点物哀的意味。学校的相聚与分离,其最为关键的那个容器便是学校,没了学校,社会的压力,谁会再去关注那些微不足道的社团故事呢,所以要“尽快地生活,不甘心,要成为特别的人”。

新海诚呢,从往昔的,似乎是为了表达自我情感而生的《秒速五厘米》到后期商业化试点的《言叶之庭》,到2017年一炮而红的《你的名字》,再到今年的《天气之子》,新海诚在片中一直在刻画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,一种渺小感,一种宇宙的意识,油然而生。其中的物哀在哪里?我觉得就是渺小感,就是社会中微不足道的感觉,那种挤电车,站台寻人,校园里装作互不认识,街上行人匆匆路过的渺小感,只是他不刻意去描绘,而是用一个永恒的主题来封印住他,这是 吧。

关于一个约定

回到现实,我也才发现自己的渺小感啊,哪怕就是自己心中近乎神圣的《天气之子》,在别人的眼里,可能也就不值一提的水平吧,原来是这样。不过没有关系啊,和一帮好友,四五个足矣,在11月的一个晚上,一起穿搭整齐,怀着朝圣者般的敬意去看一看《天气之子》,我觉得也很不错了,能有可以分享感情的好友真是一件幸事。

我希望这篇博文也能纪念一下,这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,只属于一些人的,独特的回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