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海诚的少年感也特别让人着迷
新作电影『天气之子』公开发表了。这是一个发生在人们身边的、壮大的、能让人开怀大笑又能感动到哭(应该)的娱乐电影。但是,同时,本作中连一点那些标准的影子都没有,倒不如说是完全脱离社会规范的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。但正是因为这样,我才希望能让人觉得这是为了自己而制作的电影。 ——新海诚

观影第二天了,仿佛又找回了最早看番完结的那种空虚感,仔细思考,反复思考,到底是什么让我为之着迷?
其中的一点,就是久违的少年感
《秒速五厘米》算是新海诚表达自己价值观的第一次伟大尝试,但人物似乎没有故事的结果重要,所以刻画的人物印象也没那么深,不算少年吧
《言叶之庭》算是新海诚第一次成功的商业化尝试,但男主算青年比较合适,比较成熟
《你的名字》是新海诚走向成熟的商业化电影,但男主还是算青年比较合适,毕竟是東京のイケメン(Mitsuha口中的东京的大帅哥)

而在《天气之子》这一部作品当中我想到了这些:
-
JD塞林格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(村上春树翻译)
-
村上春树《海边的卡夫卡》
- 新海诚《天气之子》
这三部作品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角色,那就是他们都刻画了一个15、16岁左右(真的不是巧合吗!) 极具自我能动性,极富正义感的,离家出走的少年形象,不同的则是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,具体的性格也各有不同,帆高更加直率,收到的契约也必然会努力执行,田村卡夫卡更加有老成一点的影子,可能是因为卡夫卡天天锻炼的缘故,而霍尔顿,说实话这部当时因为前几章感觉无聊没看的下去,就不做评价。所以尽量以卡夫卡和帆高进行研究吧!
16岁
首先谈一谈16岁,为什么是16岁?16岁是刚升入高中的年龄,是一个少年拥有更加广阔的生活的开始。16岁也是男生逐渐生长发育的高峰期,意味着个人的心智与身体逐步走向成熟的开始,在中国,16岁以后工作的少年也不会再被称作“童工”,这是我的理解。而根据田村卡夫卡的理解,应该是这个,“你是世界上最顽强的15岁少年。” 缺评析卡夫卡
倘若帆高是14岁,感觉整部剧会被认为是小学生搞事情,如果是18岁,感觉帆高本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。然而16岁呢,恰到好处的年龄,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,却还是个孩子
平台
与大多数TV版动画不同,这部电影脱离了学校,学校在日本动画当中的作用相当重要,它是一个庇护者也是一个控制者的角色,如同DITF中鸟笼一般,缺评析Animetamashi DIFT 学校的作用。学校是加强青春感的一个潜在元素,同理,校服,以及JK的这个称呼也是。学校以其封闭式的围栏,保护着学校内的学生,不至于让社会中的纷繁复杂的麻烦事进入,保持其相对的单纯性,因此学校的平台,以及其它延伸的校服制服或是JKDK等称呼,实际上在潜意识上是加强了一种安全感。所以当我看到DK帆高的时候,也真的被帅到了。
本作主角为了跳入那份光芒之中的缘故,离家出走,来到了世界著名大都市东京,开始了艰难的少年生活。卡夫卡也是,你背负着俄狄浦斯式的诅咒,为了摆脱内心的恐惧,想摆脱内心的不安,为此而离家出走,这都是为了追寻自我,这也最终点题了,在完成了最终的任务之后,它坐在火车上,想着世界钟摆的模样……
因此平台选择为一直在下雨的东京,也是一个新海诚突破自我的一个挑战性决定,然而可以看出,新海诚的把控力还是很强的,东京少年的故事还是相当紧凑。(尽管黑幕的次数似乎有点过多了)
总结
我觉得新海诚能如自己所愿,集中身边最好的资源让东宝做发行 cwf动画制作 CloverWorks田中将贺做角色设计, RADWIMPS做音乐,甚至还得到了软银 日清 雅虎 还有苹果这些大厂的广告,他能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现实就是最让人感慨的地方啊!就如他之前所说本片是"连标准的影子都没有","完全脱离社会规范的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","希望让人觉得这是为了自己而制作的电影"一般
从今年3月份吧,就一直开始关注了,非常期待,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让我先缓一缓再写吧,列个提纲
个人与集体的冲突 新海诚姐弟恋??? 翻译错误要命 广告之子